北京四合院的正房一般是面闊三間或者五間,進深方向經常采用七檁構架,也就是安排七根檁條,前后共四排柱子,兩面都設有外廊,顯得寬敞明亮。
一些小四合院的正房可以只設前廊或者前后都不設廊子。由于正房是整個住宅中等級最高的建筑,其屋頂不但要高處廂房、耳房一大截,而且有時還帶有屋脊,更顯得比其他的卷棚屋頂高大許多。
正房中央的明間一般用作起居廳,次間或者稍間用作主人的臥室。北京冬季寒冷,臥室中經常設有炕。這些炕都緊靠前檻墻或者后檐墻,下面挖有坑洞與外面相連,冷天時可以在外面添柴燒火,把炕燒熱。
廂房大多是三間,比正房要矮一些。多數(shù)廂房帶有前廊而不設后廊,這樣有可能出現(xiàn)前檐低而后檐高的現(xiàn)象,工匠把這種樣式叫“撅尾巴房”。當然,只要對梁架略做調整,使得兩面的屋檐高度一致,也可以避免“撅尾巴”。一些小四合院也可以不設廊子。
耳房一般位于正房兩側,緊貼著正房的山墻,大多只有一間,少數(shù)為二間,格局很小,通常用作輔助用房或者儲藏室,也可以用作臥室和書房。一些大四合院的廂房一側也可能設置耳房,情形類似。另外,為了節(jié)約建造成本,耳房有時也會做成簡單的平頂形式。